患者腰部疼痛三月余。患者三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酸痛,以腰两侧为主,喜温喜按,月经期加重,睡眠较差,口干,纳可,二便可,月经易后期,量少,色淡,末次月经5月20日。舌淡苔少脉沉细尺弱。神志清,生命体征平稳,咽部无充血,无扁桃体肿大,两肺呼吸音清,未闻及干湿性啰音,心律齐,未闻及病理性杂音,腹软,无腹部压痛,无反跳痛,肠鸣音正常,移动性浊音阴性。中医诊断为:腰痛,肝肾不足证。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如下:
熟地15g 山萸肉15g 茯苓10g 泽泻10g
山药30g 丹皮10g 麦冬15g 五味子10g
杜仲20g 桑葚15g 酸枣仁15g 首乌藤20g
5剂,水煎服,日一剂
心得体会:
该患者因“腰部疼痛三月余”就诊,属于祖国医学中的“腰痛”范畴,证属“肝肾不足”。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,是指腰部感受外邪,或因劳伤,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,脉络绌急,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。腰者,肾之府,腰痛之病多责之肾。此案患者无明显感受外邪病史,腰痛喜温喜按,月经期加重,且月经易后期,量少,色淡,舌淡苔少脉沉细尺弱为肝肾不足之证。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。方中熟地黄为滋阴补肾,填精益髓,为君药。山萸肉补养肝肾,并能涩精,取“肝肾同源”之意;山药补益脾阴,亦能固肾,共为臣药。三药配合,肾肝脾三阴并补,是为“三补”,但以补肾为主。泽泻利湿而泄肾浊,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;茯苓淡渗脾湿,并助山药之健运,与泽泻共泄肾浊,助真阴得复其位;丹皮清泄虚热,并制山萸肉之温涩。三药称为“三泄”,均为佐药。六位合用,三补三泻,其中补药用量重于“泻药”,是以补为主;肝、脾、肾三阴并补,以补肾阴为主。患者口干、苔少、脉细是以在此方基础之上再加麦冬、五味子、杜仲、桑葚以宜肾阴,加酸枣仁、首乌藤以兼顾患者睡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