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名医工作室
蔡柏教授论治内伤发热的经验介绍
发布日期:2020-05-20    浏览次数:2294

内伤发热乃因各种内伤病因所致,其涉及范围甚广。常见有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、瘀血、气滞、湿阻等,并以虚实兼夹之证为多。广东省名中医蔡柏教授对内伤发热的治疗颇有体会,笔者有幸随老师侍诊,现将心得及验案整理如下。

老师认为,对于内伤发热分型,不仅要从先天禀赋、体形、病史等着眼,而且还要从其临床表现结合病机分析来鉴别。

例如气虚发热患者的发热时间大多以上午为主,中午达到高潮,午后体温开始下降,到晚上热退。发热时反而自觉精神好转,热退后有疲乏感。这是因为上午阳气相对充足,而人与天地相应,正气也相对强盛一些,才有力量与邪气抗争,故体温上升而反见精神好转。午后则阳气逐渐消退,人体正气也相对衰弱,无力与邪气抗争,故发热不甚或不发热。

此外,心气(阳)虚发热还当有心悸、手心多汗,或有结代脉等,可用炙甘草汤、生脉饮加黄芪以补心气、温心阳;肝气(阳)虚发热有胁肋疼痛、关节屈伸不利、少腹及会阴部冷痛,舌质发青,脉弦缓或弦迟,可用桂枝汤、桂枝加附子汤、暖肝煎、黄芪建中汤等温肝通阳;脾气(阳)虚发热可见素有腹胀便溏、消瘦,舌淡体胖有齿痕、苔薄白,可用香砂六君子、理中汤等健脾温阳;肺气(阳)虚者,可见咳喘、吐涎沫、痰多泡沫状,可用补中益气汤,小青龙汤加参、芪,苓桂五味姜辛汤等温复肺气;肾气(阳)虚者,见腰痛、遗精、小便不利、浮肿,舌淡苔白,可用桂附地黄汤、右归饮温补肾气等。

例一

王某,女,45岁,2016412日初诊。

自述2012年起出现蛋白尿,全身关节肌肉疼痛,诊断为肾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。刻诊颜面下肢轻度浮肿,腰痛,全身关节疼痛,每日午后发热(体温37.3℃左右)畏寒,纳差,大便数日一行,但不干,尿不多,疲乏无力。血检:血沉50mm/h,类风湿因子13/HP。舌质暗、苔白,脉弦缓。辨证为病在脾、肾、肝,证属阴阳两虚、风湿交搏。治宜两补阴阳兼祛风湿,予参芪桂附归芍地黄汤加味。

处方:党参15g,黄芪30g,桂枝12g,制附子15g,当归12g,白芍15g,生地黄30g,苍术、白术各10g,木瓜10g,丹皮10g,茯苓30g,泽泻10g,怀牛膝15,车前子(包)20g,水煎服。

一月后复诊,自诉服上方后浮肿基本消退,体温正常,大便转稠,精神好转。59日复查,除尿蛋白(±)外,其余正常,脉沉细,舌暗红苔白,前方加薏苡仁30g,淫羊藿10g5个月后随诊,自诉仍有浮肿,但体温一直正常。

例二

李某,女,40岁,201698日初诊

自述于感冒后低热不退,既往基础体温36.4℃左右,目前体温在37.3℃左右,曾用青霉素治疗2周,低热无改善。目前自觉发热,大便干,纳食、睡眠及二便调,口干不欲饮,月经量少,舌质暗红有瘀斑,脉沉细稍数。辨证为病在肝,证属血瘀发热。

治宜疏肝活血化瘀,予血府逐瘀汤。处方:当归12g,生地30g,桃仁10g,红花10g,甘草6g,枳壳10g,赤芍15g,柴胡10g,川芎10g,怀牛膝15g,桔梗10g,生姜6g,大枣10g,水煎服。

4剂后体温转为正常,其余各症均有好转,月经已来潮,色深黑,脉沉细涩,再服上方4剂。此后多日来体温正常,嘱前方再服4剂,隔日1剂,续予六味地黄丸调治善后。

例三

苏某,女,27岁,20161113日初诊。

自述20164月起出现低热,体温在37.5℃左右,全身疼痛,尤以腰及两下肢为甚。目前自觉发热,体温37.5℃,大便偏干,小便调,月经来潮后有腹痛、腰痛,舌暗红、苔薄微黄,脉沉细弦。血检:血沉18mm/h。尿检:尿蛋白(+++),余(-)。辨证为病在肝肾,证属阴虚血瘀。治宜滋肾养肝、益气化瘀,予以参芪地黄汤加减。处方:党参15g,黄芪30g,生地黄30g,山药15g,山茱萸10g,丹皮10g,茯苓30g,泽泻10g,怀牛膝15g,车前子(包)30g,益母草20g,白茅根30g,水煎服。

服上方一周后,体温正常,腰痛消失,复查除尿蛋白(±)外,其余正常。

查看电脑版